搜索

“青”爱的家“乡”③|锦绣鱼米乡,“邻村小伙”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

发布时间:2023-10-18 08:29 作者:admin 点击: 【 字体:

  从校园奔赴乡村,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! 2023年新一批“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”志愿者已经踏上征程。

  从“苏北计划”到“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”,18年来,超万名大学生奔赴江苏大地上一片片“希望的田野”,将“青春梦”融入“中国梦”,把“奋斗故事”写在了江苏大地上。今起,由共青团江苏省委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发起,交汇点新闻客户端、新华报业网等联袂推出《“青”爱的家“乡”》系列融媒报道。让我们一起,在这里见证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力量……

  “锦绣鱼米乡,江海第一湾”,夏日的苏州张家港湾永兴村凉风徐徐,从航拍视角俯瞰,一派江村风貌,令人心旷神怡。新华日报·交汇点记者见到永兴村村委委员、团总支书记丁浩时,他正带领村里的青年志愿者们清理河道垃圾。擦着岩石,拨开杂草,行走在江岸线……他们的“志愿红”马甲格外显眼。

  丁浩出生在约5公里外的新套村,是永兴村村民口中的“邻村小伙”。2017年,丁浩加入了永兴村这个大家庭,目前担任该村的村委委员、团总支书记,负责村里的安全环保、团总支工作,以及日常接待和志愿文化宣讲。

  丁浩从小就对乡村有着特殊感情,乡土之美已经融进心田。“年轻人要多做一点,为老百姓谋实事”,他说,自己最深切的期盼是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,让村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。

“青”爱的家“乡”③|锦绣鱼米乡,“邻村小伙”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

  丁浩在张家港湾眺望远方

  擦亮“明星村”招牌,做好永兴“第一印象”

  从2010年底,永兴村开始发展旅游行业。十多年过去了,如今的永兴村已经成为张家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:青瓦屋舍依次排列,江边步道蜿蜒延伸,村里小桥流水潺潺…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美丽风景的背后,留下不少青春的汗水和脚印。

  在永兴村实施“生态立村”战略背景下,丁浩组织村里的青年团员,带头引领老百姓进行绿色转型,“对沿江大小的养殖户进行整改,确保他们按照环境保护要求合规经营。同时做老百姓的工作,把整个朱家埭,包括沙泥圩还有四圩乡村的违章建筑进行了拆除。”

  脚踏实地与思想新意相互交融,是丁浩的工作心得。村里在四年前启动了翻新工作。“当时看到墙体太单调了,我就组织青年志愿者做一些墙绘,丰富我们村的‘特色田园’元素,做好大家对永兴的‘第一印象’。”记者看到,这些壁画色彩明快,栩栩如生,同时还融入了党建、传统文化等元素,“希望通过想象力和艺术创意,加强村民对永兴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”丁浩告诉记者。

“青”爱的家“乡”③|锦绣鱼米乡,“邻村小伙”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

  丁浩组织青年志愿者进行墙绘

  生态底色和新农村建筑成为了村里靓丽的风景线,近10年间,全村近500多人在村党组织带领下,相继加入“绿色生态”志愿者队伍,数据显示,他们清理、疏浚村内24条河道,确保“一汪清水”入长江;累计种下5万余棵树,撑起一片郁郁葱葱“忆乡林”。

  既保留乡愁文化,又为村民带来切实增收

  采访当日下午,丁浩带着村民姚汉斌走进了“忆乡林”,这次回来,姚老特意前来看望“老朋友”——一颗榆树。因为永兴村文旅融合发展的需要,不少村民的宅基地建成了民宿,收入增长了很多,但村民们“放不下过往岁月”,于是,村里将不少村民老宅前的老树迁移种植,起名“忆乡林”。

  发展速度要跟上,岁月的温度也要留下。“林中每一棵老树都附有一个二维码,扫码就可以看到当年老树所在宅子的相关家庭成员、家规家训等家族信息。”丁浩说,因为这片“忆乡林”,外出的游子产生浓浓的思乡情,乡愁文化得以保留。

  通过各种细致入微的工作,文旅融合这步棋 “盘活了”。据丁浩介绍,在永兴村相继建设“明清园”“张家港湾”后,老百姓每年出租房收入平均达到5万元,获得了10倍增长,旅游业的发展切实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。

“青”爱的家“乡”③|锦绣鱼米乡,“邻村小伙”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

  丁浩与姚汉斌在“忆乡林”向记者介绍老宅基地的榆树

  “好日子”蒸蒸日上,呼吁更多青年人回乡创业

阅读全文
返回顶部